中风识别早,大脑损伤少
编者的话:脑卒中又称中风,因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,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。10月29日是第20个“世界卒中日”,今年的中文主题为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,进一步突显了“时间就是大脑”的黄金法则,以及快速识别、尽早预防的重要性。
编者的话:脑卒中又称中风,因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,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。10月29日是第20个“世界卒中日”,今年的中文主题为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,进一步突显了“时间就是大脑”的黄金法则,以及快速识别、尽早预防的重要性。
阵发性房颤,三个字听起来不吓人,但它背后潜藏的风险,足够让人警醒。心跳忽快忽慢、突突乱跳、像打鼓一样没节奏,这不是心情问题,而是心房电活动紊乱的表现。它来得快、走得急,看似一时风波,其实是中风和心衰的高危信号。
抢救室里,我们一边启用溶栓方案,一边联系导管室准备行急诊PCI。可惜,送到病房时他已经出现左心衰竭,肺部湿啰音明显,氧合极差。这个病人没有抽烟史,饮酒也不多,唯一的“爱好”,是饭后喜欢坐沙发上刷手机,一坐两小时起步。
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:“尽早识别,立即就医”。 这一主题强调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:公众识别和快速反应。
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挺惊人的说法:山楂能在12小时内溶解掉50%的血栓。乍一听,好像终于找到了个既管用又天然的“救命食物”。不少人开始天天泡山楂水,甚至有人把它当成了治疗血栓的“灵丹妙药”。但这事儿,真有这么神吗?冷静下来,我们还是得从医学角度好好掰扯一下。
“他不抽烟不喝酒,血压血糖也不高,怎么突然脑梗了?”小陈说起父亲住院那天,声音里仍带着难以置信。
银杏果,开心果一样的白色硬壳,把种仁上薄薄的“花生皮”搓干净,便可以享用淡黄绿色的银杏。
银杏果,开心果一样的白色硬壳,把种仁上薄薄的“花生皮”搓干净,便可以享用淡黄绿色的银杏。
六点零五分,老伴发现他嘴角挂着口水,右胳膊像煮烂的面条——脑梗,错过了“黄金4小时”。
30岁的李女士(化名)从新西兰飞抵广州。11个小时的飞行刚结束,她便在机场突然晕倒,经过抢救仍不幸离世。
那到底,睡觉时会出现哪些表现,需要我们警惕可能与血栓有关?哪些是身体在向我们“报警”?而哪些又只是虚惊一场?这就要把一些看似“日常”的睡眠异常,好好捋一捋了。
提到“中风”,你是不是先皱起眉头?别怕!今天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用聊天的方式把中风聊透,原来它就像身体里的“小插曲”,只要懂它、防它、科学应对它,日子照样能过得有滋有味~
但真要说发作,它不会管你是20岁还是50岁。更扎心的是,很多人以为“吃得油腻点、胖点”是血栓的罪魁祸首。可现实却狠狠打脸:脂肪只是配角,真正让血管受不了的,另有其人。
很多人以为脑梗离自己还远,其实它比你想象中来得更快——甚至不打招呼。脑梗,又叫脑梗死,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。简单说,就是大脑某个区域因血液被“卡住”了,养分和氧气送不到,脑细胞开始大面积坏死。
大家都知道她活到106岁,但很多人不知道,她中间其实得过两次癌症。
身边的亲戚朋友,动不动就听说谁脑梗了,谁又心梗进了ICU。其实不难发现,这种事儿越来越常见了。年纪轻的也躲三十来岁就查出血管堵了个七七八八。大家都说是“油吃多了”,可到底是哪种油,很多人根本说不上来。
今天,我们继续来聊阿司匹林,熟悉张医生的朋友都知道,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两大基石之一,100多年来,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。但朋友们是否想过,这样一款神级药品,有时也可能出现问题?在某些人身上,即使每天按时按量服药,血栓事件依然会发生。这种现象,在医
许多人可能忽视,冬天窝沙发追剧腿麻,可能是血栓在“预警”!其实防血栓不用挤时间,就像护家里的水管——得常通(做小动作)、常看(家人盯着)、跟着季节调(冬天别冻着),再让社区搭把手,缺一个都容易堵。
为积极响应第十二个“世界血栓日”的号召,全面提升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与预防能力,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血栓学组于近期围绕 “从头到脚,掌握主动:预防血栓,守护健康” 的主题,成功举办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。活动通过线下义诊、线上直播、专题课堂三大形式,将专业的防栓
90%的人都觉得“坐会儿没啥事”,你家老人是不是也这样?其实防血栓就像通家里的水管——久坐是堵水管的泥,血栓是卡着的疙瘩,自查就是定期看水管漏没漏。